项目背景

一、中国双碳现状

A)当前进展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中国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进展。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底,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达到10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43%以上。中国正在通过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工业、交通等领域的碳排放。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治理,履行《巴黎协定》的承诺,提出幷落实了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中国的双碳战略得到国内各级政府及企业群体广泛支持,在国际社会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香港国际ESG联盟在多方支持下成立

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中国检验认证集团、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和北京大学滙丰金融研究院共同创办的“香港国际ESG联盟”于2023年8月16日在香港正式成立。

在成立仪式上,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李大宏表示,集团将携手ESG领域的权威机构和专家,通过发布榜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ESG评选标准,持续推广和践行ESG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企业的ESG管理水平,增强在国际竞争中的领导力。

中国检验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健指出,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日益提高,ESG准则已成为评估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联盟将逐步推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且兼容西方标准的ESG评价体系,提升企业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能力,幷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


三、为什么中国要发展储能

在全球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源转型压力。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逐步推进,中国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储能行业,以实现可持续的能源结构调整,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同时,面对西方国家联合制裁的外部压力,中国亟需通过储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升能源自主性和安全性,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和可靠。

面对西方国家联合制裁的外部压力,中国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储能行业,以提升能源自主性和安全性。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有助于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和可靠,还能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增强国家能源安全。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国可以在国际能源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提升自身的能源话语权。

香港ESG投资有限公司的成立,正是基于这一宏大背景。将致力于推动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应用,支持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提升能源自主性和安全性,助力国家在国际能源科技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创新发展,香港ESG投资有限公司将为中国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四、全球储能市场分析

全球储能市场正经历快速增长,储能技术的应用已经扩展到电力系统、工业、交通和家庭能源管理等多个领域。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已超过100吉瓦(GW),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00吉瓦以上。

A)可再生能源增长

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扩展显著增加了对储能技术的需求。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因其间歇性和波动性,要求储能技术来平衡电力供应和需求,确保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B)成本下降

储能技术特别是电池储能的成本持续下降,使得储能项目的经济性显著提升。例如,锂离子电池的成本在过去十年内下降了80%以上,全面降低储能系统的投资成本,推动其大规模应用。

C)政策支持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推动储能市场的发展。美国、欧盟和中国等主要经济体都制定了相关政策,提供补贴、税收优惠和强制性储能要求,以促进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应用。

D)技术进展

储能技术的多样性和进步也是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除了电池储能,其他如机械储能(如抽水蓄能)、热储能和电化学储能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成熟,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多种选择。尤其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储能系统的效率和寿命。

E)市场前景

未来几年,全球储能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储能装机容量将达到500吉瓦以上,市场规模将达到数万亿美元。储能技术将在电力系统调峰调频、可再生能源幷网、微电网和分布式能源系统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电力系统中,储能将成为提升电网弹性和稳定性的关键技术。


五、中国储能市场分析

中国储能市场正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全球储能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储能技术的发展,储能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截至2023年底,中国的储能装机容量已超过30吉瓦,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00吉瓦以上。

A)政策驱动

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补贴措施,强力推动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包括《“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和《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30年)》等政策文件,明确了储能技术在能源转型中的重要地位。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进一步降低了企业投资储能项目的门槛,激发了市场活力。

B)市场需求增加

截至2023年底,中国的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约380吉瓦和310吉瓦,合计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四分之一。大规模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接入,使得电网对储能技术的需求大幅增加。储能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提高电网的调峰调频能力,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可靠。国家规定新申报建设的新能源电站项目须配套建设储能设施,储能设施容量介于新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的10%- 30%之间。据估计,到2025年,中国的储能装机容量将达到100吉瓦以上,年均增长率超过20%。

C)技术进步

储能技术特别是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显著提高了储能系统的性能和经济性。2024年,锂离子电池技术继续取得突破,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显著提升,且成本不断下降,自2010年以来,锂离子电池的成本下降了约80%,储能系统在能量密度、寿命和经济性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

2024年,长时储能技术(LDES)如压缩空气储能和钠离子电池在中国的发展迅速,并逐渐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

D)国家持续发布储能投资补贴政策

浙江、广东、北京、福建等多省地区已经纷纷出台了储能投资补贴政策,投资补贴比例在2%-30%之间,单个项目补贴限额在30-3000万元之间,补贴期限多为一次性补贴。

《北京市关于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规定,对于制造业企业在厂区或所在园区内配置新型储能设施,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的项目,按照不超过纳入奖励范围总投资30%的比例。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发布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第一批)的通知》提出,对储能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推广支持工业园区储能、光储充示范等两个方向,按总投资的30%给予事后资助。

留言咨询

提交

信息提交后,将有专人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