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企业ESG报告到底是个啥?怎么投资人重点考量,港交所IPO也需要?

有什么东西,可以让各家大厂在争相“降本增效”断腕求生的如今,还忍不住砸钱呢?


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讲一个叫做“ESG”的故事,本来作为公司年报一个组成部分的ESG被单独拎了出来。


腾讯、京东、网易、百度、拼多多都披露了独立的ESG报告,阿里巴巴、微博也在8月份发布了首份ESG报告;就算没有发布独立报告的美团,也公布了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互联网头部的这些大厂一个没落下。


什么叫ESG?


ESG报告,人称企业的“第二张财报”,是Environment(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公司治理)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衡量的是一家公司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综合协调能力。


想要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必须披露ESG报告,因为这是港股的强制规定,并且2022年全面执行了港股新版ESG指引。


而对于更多暂时不会冲刺港股的企业来说,同样也要讲好ESG故事,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对于很多投资人而言,比起之前相对单一的财务指标,ESG报告或者尽调会更加多元化,从环境、员工、上下游等方面多维度考量,可以更进一步从非财务风险方面进行筛选,留下的公司无疑会更稳定。


换句话说,很多企业开始主动披露ESG报告,是为了给股东交代和信息,同时向消费者传递企业价值观和故事。


ESG是有评级的,到2021年底,全球有超过600家ESG评级机构,但不同机构评级的框架和考核侧重点各有不同。全球目前来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ESG评级体系。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讲好这个ESG故事,获得更高评级,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人以及头部基金的注意、引进战略投资呢?我们分开来看一下。


首先“E”(环境),很多企业开始注重绿色产品、可持续发展行动。作为硬件生产商,小米的评级是B级,比很多国内公司做得好。


但比起全球范围的头部公司,比如获得AAA的富士康,小米主要集中在降低能耗方面的绿色产品行动就有些不够看了。因为富士康建立起了更系统的产品环境绿色评估程序以及绿色产品评估标准,并且以此开发了大量的产品,形成了长期发展计划。这无疑对于投资者而言更具吸引力。


再拿另一赛道的企业举个例子。今年双十一预热活动中,李佳琦在其策划的综艺里与知名护肤品牌“悦木之源”谈判时,悦木之源负责人表示,今年双十一卖出多少单,就种多少棵树回馈自然。一时间弹幕激增,极大刺激了用户心智,促进了消费者的选择天平向其品牌倾斜。


第二点“S”(社会责任),美团过去一段时间的ESG评级靠着“社会责任”,一直保持在A以上,贫困地区骑手占比、坚持为乡村居民提供产品等行为,给美团的评级带来了极大的加分。但最近美团的评级降到了BBB,究其原因,一度闹上热搜的骑手与平台模糊的劳动关系带来的纠纷、平台分成对餐饮业发展潜力可能会带来损害等问题,把美团商业模式和社会责任的平衡这个矛盾点摆到了台面上。


另外,很多国内公司在ESG报告中都会着重突出自己“公益捐款”、“扶贫”等方面的举措,但是往往忽视了就业机会、员工流失率等方面的指标;只披露管理策略,缺少可落地的具体方案,同样会让报告的效果打折。


第三是最重要的“G”(公司治理),这其实是理解和实践ESG的前提条件。只有做好ESG治理架构,并且在企业决策层形成ESG理念,愿意向ESG倾斜资源,才能真正做好前面讲到的“E”和“S”的部分。相应的,如果企业没有制定相关执行标准,并且未配合可落地的制度去落地执行,ESG报告也就难以发挥其实在的作用,自然也“骗”不到投资。


最后,总结一句话,ESG虽好,但对企业来说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项目,不仅要资金和经历,更要时间和经验。


因此,经营企业,最重要的还是先把经营做好,只有保证了好的业绩,才有更多的底气和能力去进行ESG的时间,从而促使企业良性发展,最终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同,获得长线收益。


到那时,员工的认同感、企业品牌的议价、投资者的认可乃至二级市场的股价,就都不是问题了。

留言咨询

提交

信息提交后,将有专人联系您!